反复与坚持之后,柔水终成雕刀
Kristen Zhang

关于专业与择校

      选择酒店管理这个专业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高一得知这个专业以后去听了几场洛桑的宣讲觉得很有意思,就打算走走试试看。对它兴趣是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逐渐增加的。因此,在对大学的选择上我希望它至少能拥有与酒店管理搭边的专业,例如tourism/food management等(当然我还申了经济专业,毕竟不是所有学校都开设酒店管理)。

      说实话,NYU没有在我去访校的第一眼惊艳到我。那天走在大街上实在太热了,再加上在星巴克的时候,我又被一个抢了朋友椅子流浪汉吓了一跳,我差一点和它在school list上说了拜拜。但是我对酒店管理领域的热情还是让我留下了它。而如果忽略“脏”和“乱”这样的缺点,毕竟纽约是一个大都市,各种餐厅和mall云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相对方便。此外,NYU本身和行业绝佳的亲密接触机会以及我超爱的交换项目都让我在做school research的过程中慢慢对这个学校越来越喜欢,所以最后选择了ED。

 

关于主文书 

      我还是很满意自己的文书的,中心思想讲的是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姐姐的identity怎样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今天的我。核心一点就是每一个人的主文书展现的都是不同的自我,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我来着重谈谈补充文书。

      纽大的补充文书是一篇直白的Why School。我以我对酒店行业的观察与发现如何将我引领到NYU开头,把自己行走在纽约街头经过的各个建筑物为线索,主要将它和行业的紧密联系,出国交换的项目和提供的活动平台串联起来。

      一些Tips:

加入一些有关自己的细节会更吸引人。比如过往的经历,或者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想象,因为文书不论什么内容,都是关于“你自己”。 

如果要写城市相关的内容,一定要联系起自己的major和学校提供的资源。写的时候可以想一下这样写是不是也可以适用于别的学校。如果是,就再加细节。

     

      我的经验是每个学校的补充文书其实想要看到的是“你”对这个学校的热爱和契合度。我在做school research时,会有计划地思考学校能提供的各个资源和自己可能的联系,未必非要写大热的项目等,真实并适合最重要。再举个例子,我在写Boston University的补充文书时写到了BU图书馆里面长得很像监狱的封闭自习室和BU校园里某一区域代表学生活力的Greek Stone;写Babson College的文书时写到了其教室长得很像VMA的Design Thinking Center,还提到Babson一个做手工的工作坊。而这些细节对我自己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感受是十分重要的,个人认为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与热爱是不会有错的。

 

关于活动 

      我的活动经历主要是由竞赛,专业相关,和爱好等活动组成的。竞赛方面,我提到了参加NEC的经历。参加这个比赛最初是非主动行为,但现在想想机会来了就应该抓住,确实后期申请季的时候填竞赛的奖项会有帮助。专业相关的活动我提到了高一在新加坡的酒店管理学习与高二暑假参加的康奈尔酒店管理项目的夏校。专业相关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在确定好方向以后还是要做一些啦,毕竟可以体现你时间上的专一和投入。最后我还在活动列表上写了我的各种爱好引发的活动,比如因为喜欢徒步所以高二参加了一个慈善徒步的活动,以及自己平时写公众号的行为等。这些内容可能和学术或者专业没啥关系,但是毕竟可以从多种角度体现一个更完整的“你”。

      很多活动我都是想到觉得不错就去做了。我觉得不需要有太多顾虑,我也没有想着哪些活动一定就是为了申请有用才做的,纯粹兴趣推动,因为毕竟除了申请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都有可能改变我对未来/大学/专业的看法。

 

关于申请季的压力  

      虽然总说“没事”,“可以”,“准备好了”,但是整个申请季多少还是有些压力的,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件挺正常的事。记忆里比较崩的一次是八月SAT出分和预想有出入的时候,我当时只是觉得还好就跑去探探我妈妈的态度,结果我妈忽然抱了抱我说没事,莫名其妙一下子就趴在她肩上哭了一下下。再有就是文书写不出来的时候头撞到桌子都觉得很难过。但是这些压力都是当时觉得很烦躁但是过两天就好的事情,有压力就释放出来,不用自己努力憋着。

      我申请期间压力大的时候还会去健身/弹吉他/搞玄学,总之就是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出结果前一天晚上我为了缓解压力一直在听Welcome to New York,还拜了拜佛(哈哈,我不能储存太多压力)。

      回顾申请季,录取似乎是门玄学,但又好像是有因可循的“果然”。我很感谢去年秋天泡在自习室里勤勤恳恳写文书、斤斤计较改活动列表的自己,也不后悔在刷标化的过程中原地踏步压力如山的时光。努力会一步一步地把我推到想要到达的更远的地方。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的最后,想对我一些朋友和许多正在赶往申请战场的学弟学妹们说,不管短期内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不要熄灭内心的火焰,丢掉长存的信心,你们真的值得一切最好最好的结果!大家各自努力,我们顶峰见啦!

 


 

升学指导总结

      犹记得高二第一次见面时,雅淇柔和坚定地告诉我将来想学酒店管理。恰逢当时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来访,我便推荐她去做深入了解,这也是她付出努力的开始。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她的了解逐渐加深,我发现她不仅自我认知极其清晰,还是一个极富创意,并且更关注实际体验和感受的学生(hands- on)。虽然她各项成绩都很好,但是我们一致认为她不是“学霸”(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学术佬”),而这样的特质都似乎与NYU的气质不谋而合。这样的气质特点也能够从她的专业、择校、文书和活动中略窥一二。 

      我记得在一次升学指导课上的作业中,她曾提到她喜欢旅游时能够体验到不同酒店和餐厅的经历,从建筑到装饰,从床垫到茶具,深入观察中细细去品其中的差别,也让她萌生出将来可以创立一个自己的酒店或餐厅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她会将种种见闻一一记录下来,旅行后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分享游记。而这些不断积累的素材最终也都自然铺陈到了她的文书写作中。

      纵观活动历程,正因为兴趣驱动,雅淇在高一时的活动更多的是好奇与探索,进入高二后方向逐渐明晰,开始就特定领域专注与投入,并且能够举一反三,顺势而为。所以,我们在梳理活动列表时, 雅淇不仅有与专业相关的酒店管理类短期体验式学习项目,与商科相关的各类竞赛,同时还有摄影、 旅游等纯粹个人兴趣爱好的活动。即使是现在,她也仍在积极计划与筹备各类旅行行程,如她自己所说,她的爱好即将成为未来的专业,实在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作为雅淇的升学指导,我是幸运的。她不仅是一个自律的学生,而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她对于自我认知极其清晰,目标明确。更重要的是她肯付出努力去实现目标,追求自己的梦想。也因此, 她在申请过程中能够按部就班,勇往直前。如果用一句话回顾她的申请过程,我更倾向“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我相信,即使在纽约这个不夜城里,她定不会迷失自己, 而是在这个自由无限的城市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